一個家庭就像是一艘大船,而每個人都是一塊木板,各種關系把大家緊緊地連在一起。但其中有一種關系是重要的,而且須是牢不可破的。這個重要的關系就像是船底。
如果船底有漏水的跡象,就不在意帆布新不新,桅桿有沒有,甚至甲板也都變得無關輕重。只要船底足夠結實就不會沉水。這個是前提,然后才會有往哪開,開多快,躲避冰山暗礁的問題。

親子關系是指爸爸媽媽與子女之間存在特殊親密關系,它雖然是在夫妻關系之下,卻是家庭關系中的核心部分。
毫不夸張地說,親子關系從胎兒時期就開始影響孩子的各方面發展,對孩子的行為模式、性格養成、人際交往等方面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。
值得慶幸的是,越來越多的父母開始意識到親子關系的重要性,并努力創造更加良性的親子關系。大多數父母都能正確理解孩子的生理心理需求、尊重并維護孩子的想法意愿,積正面地與孩子進行溝通,陪伴孩子健康成長。
但同時依然存在著“病態”的親子關系,對孩子的成長、甚至整個家庭關系都造成很大程度的傷害,快來看看你是否有這些錯誤?
1.干涉型-缺乏主見
貝貝從小到大除了學習,什么事都不用做。衣食住行、甚至和誰交朋友都是爸爸媽媽說了算?,F在讀初三了,爸媽擔心她上網、早戀,每天上學都接送。
和同學出去玩的時候爸爸媽媽就‘連環call’,貝貝說自己就像一個‘木偶娃娃’沒有一點主動權,很不開心。
大多數干涉型親子關系的家長都是因為怕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出現“誤差”,進而對孩子的學習、生活、前途等產生過分焦慮,于是就不留余力地給予孩子幫助和保護。但是這種過分保護,會直接導致孩子的社會適應性差、缺乏獨立思考能力和創新意識。
對于在這種親子關系下成長起來的孩子來說,他們習慣于依賴父母,做事缺乏主見、猶豫不決,心理承受能力也相對較差,遇到困難容易灰心喪氣。
給父母的育兒建議:
?。?)首先要在日常生活中給予孩子信任,讓孩子有機會為自己負責;
?。?)其次,還要根據孩子的年齡階段特點逐漸放手,不斷調整親子關系;
?。?)不要把孩子當成自己的“私人物品”,在他做出決定的時候尊重他,適當給予建議,而不是替他做決定。

“你是媽媽的希望,要努力學習,考上名牌大學彌補媽媽的遺憾……”
“全家的希望都寄托在你身上,你要出息呀!”
這樣的話,小南從小到大不知道聽了多少遍。高三后的關鍵時期,小南特別緊張,總是怕自己考不好,腦子里全是媽媽期待的眼神,吃不好睡不安,在這樣狀態下,他高考失利了。
很多中國父母會對孩子以支配的方式進行教育,稱為“期待型親子關系”。這些父母常常會不自覺地以嚴厲強迫的態度、呵斥命令的方式來監督孩子,希望孩子按照自己的要求和標準去做,甚至把自己未完成的心愿強加到孩子身上,忽視孩子的能力和性格。
殊不知,父母過高的期望會讓孩子變得敏感膽小、缺乏自信、獨立性差、不善與人交往,在失意時易自我否定,產生自卑情緒,甚至抑郁。
給父母的育兒建議:
?。?)首先家長不要以大人的尺度去衡量孩子的能力,給孩子制定高目標;
?。?)其次,不要把自己的意愿強加到孩子身上,而是要鼓勵孩子自己規劃人生;
?。?)不要用下命令的方式和孩子溝通,而要在尊重孩子的基礎上與其平等對話。
3.溺愛型-任性自私
陽陽是家里的“小皇帝”,一家人都圍著他轉,有好吃的、好玩的都歸他一人。
有一次,陽陽在商場看到一架電動飛機,因為那是大孩子玩的,媽媽就沒給他買。于是,陽陽就在商場大哭大鬧不肯走……
像陽陽這樣的孩子并不少見。在溺愛型親子關系中,父母過度寵愛孩子,想盡辦法滿足孩子的需求,即便孩子做錯了,也要為其爭辯。常見的就是那句——“他還是個孩子,別跟他計較?!?br /> 于是,他們就成長為以自我為中心、不懂禮貌、缺乏同情心的“熊孩子”。
在人際交往中,他們缺乏責任感、不懂得關心別人,很難交到朋友,易被孤立。
給父母的育兒建議:
?。?)家長首先要立即停止溺愛,建立正常的家庭規則;
?。?)其次,不能盲從孩子的行為,教會他辨別是非的能力;
?。?)引導孩子建立責任感、同理心,鼓勵其與他人交往。

樂樂愛爸爸也愛媽媽,但他有時候覺得左右為難:爸爸認為男孩子要man一點,想讓樂樂上武術班;媽媽覺得男孩子天生調皮,學鋼琴更修養心智、陶冶情操。
為此已經吵了幾次了,樂樂非常難過。
矛盾型親子關系的家庭,具體表現為對孩子的管教態度不統一。比如孩子的同一行為媽媽斥責、禁止,而爸爸卻寬恕、勉勵。長此以往,孩子會無所適從,做事優柔寡斷、難以決定,易出現焦慮情緒。
給父母的育兒建議:
?。?)首先是父母雙方要一起承擔教育孩子的責任,對孩子的教育方向保持一致;
?。?)其次,對孩子的表揚與批評要有統一標準,不能前后矛盾;
?。?)不要將夫妻之間的小摩擦、小矛盾歸咎到孩子身上。
5.忽視型-消冷漠
阿希很小的時候爸爸媽媽離婚了,她跟著爸爸一起生活。
在阿希眼里,爸爸每天都忙著工作、應酬、賺錢,幾乎不怎么和她說過話,她覺得很孤獨很無助。
忽視型親子關系的家庭里,家長感情冷漠,不善于和孩子溝通,甚至對孩子體罰、虐待、威脅等。在這種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孩子性格冷漠消、孤獨自閉,人際關系敏感,并且易對家庭和社會產生敵對心理,導致不良后果。
給父母的育兒建議:
?。?)家長首先要調整自己,積與孩子進行良性溝通,聊聊學校的事、談談自己的見聞;
?。?)其次,了解孩子的興趣、特長,盡可能地抽時間陪孩子參加集體活動;
?。?)家長要正視自己的心理狀態,要時建議咨詢醫生。

1.家長正確定位自己的角色,塑造易于親近、樂觀美好的形象,而不是高高在上、難以溝通的樣子。
2.多關注孩子的心理變化,并及時疏導。樂于滿足孩子的合理要求并適時否決孩子不合理的野蠻要求,但要說明為什么拒絕。
3.尊重孩子,幫助他們建立自信,讓他們感覺到自己的重要性,學會承擔責任。
4.拒絕暴力,用正確的教育方法進行溝通,潛移默化地讓孩子學會如何解決問題。